2022年5月27日晚,williamhill官网、新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召开“红其拉甫精神”研讨交流。公司党委书记、新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家飞书记主持会议。陈旭老师、董平老师、曹建萍老师、爱丽菲娅·艾克拜尔老师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研讨交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葛尊天围绕“红其拉甫海关精神”内涵发言。他认为“红其拉甫精神”首先就是要保持“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作风。红其拉甫海关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海关人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其次就是要发扬“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的拼搏干劲。红其拉甫海关人追求上进,勇于创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决不苦等、苦熬,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提升海关管理的科技水平,在通关技术、稽查走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后,要弘扬“清正廉洁、勇于奉献”的高尚品质。红其拉甫海关人热爱海关事业,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团结互助,廉洁自律。对同事及亲人,他们柔情若水,对不法分子,他们铁面无情,他们“抗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是一群舍小家为大家、敢于牺牲的钢铁战士。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计荣全介绍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授予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的文件、红其拉甫海关缉私部门受到的表彰、国务院授予红其拉甫“艰苦奋斗模范海关”荣誉称号的决定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郑文正分享了有关红其拉甫国门的影像资料。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曾磊分享了有关“红色国门”的视频资料并阐述了“红其拉甫精神”的演进过程、具体内涵及体现“红其拉甫精神”的代表人物,他讲道:红其拉甫的塔吉克语意思是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海关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距离南疆重镇喀什市300公里,距中巴国门136公里。坐落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中国与巴基斯坦边境线附近,海拔4733—53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国门”。红其拉甫也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口岸,是我国通向中亚、南亚的关隘,是打击暴恐、枪毒渗透、走私偷渡的前沿阵地。毛泽东曾指出,我国政府为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经济的封锁,除了要充分利用香港这个对外贸易“南门”,还要推开巴基斯坦这扇“西门”,为新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开辟新的通道。由此陆上和空中的中巴交通线以及中国经由巴基斯坦通向中东、欧洲和非洲的国际航线应运而生。“红其拉甫精神”有两方面解释。一是新、老“三特”精神。1995年5月23日红其拉甫检查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以来,一代代边检官兵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享誉中外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红其拉甫“三特”精神,并赋予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特别讲政治、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的新的内涵,谱写了“守好国门、永不变质、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篇章;二是一代代红其拉甫海关人坚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他们扎根雪域高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勇于拼搏、建功立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董大仟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红其拉甫精神”。理论向度上,探析“红其拉甫精神”的理论生成和精神内涵,可以结合“新疆公安英模精神”进行阐述;历史向度上,阐述“红其拉甫精神”的成因及亮点;现实价值上,阐明“红其拉甫精神”的作用力及社会教化等功能。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曹圆圆认为可以从时代楷模拉齐尼一家三代接力守边七十余载的典型事迹来探讨“红其拉甫精神”,同时可以从国际视角出发,以中巴筑路历史事迹为线索对“红其拉甫精神”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王志秋认为,雪域丹心铸忠诚,高原边关党旗红,一代又一代红其拉甫红色海关人传承“四特”精神,战斗在海拔4000多米的风雪高原,履职尽责、为国把关,用忠诚坚守雪域红关的精神高地。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想根基。“每名党员都是关键点,每个岗位都是示范岗”,全体党员对党忠诚,心中有使命,肩上有担当,脚下有红线。艰苦奋斗凝练人生底色,红色基因镌刻精神印记。党建引领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打造红色阵地、营造红关文化、续写光荣梦想。新时代,应让老先进焕发新活力,让老典型展现新风采,高寒缺氧何所惧,使命担当铸利剑。红其拉甫海关人,战斗在反恐维稳的前沿阵地,他们把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工作重点,他们守护国门安全,不怕艰苦,缺氧不缺精神。红其拉甫海关人用雪莲花般的纯净,与驻地农牧民手拉手、心连心,他们总是奔走在高原草场、牧民毡房。一代代红关人接续践行“人民海关为人民”的承诺。高原党旗红,高天志向高,红其拉甫海关人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对海关事业的无私奉献,真抓实干,奋勇向前,在雪域高原建功立业,为鲜艳的党旗增光添彩。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马拉特认为,2015年,中巴双方同意以“中巴经济走廊”为引领,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经济合作布局。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下,“中巴经济走廊”成为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红其拉甫边检站作为中巴经济走廊重要节点,担负着前往巴基斯坦和70多个第三国的旅客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可以从红其拉甫边检站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成效研究“红其拉甫精神”。
爱丽菲娅·艾克拜尔老师认为,一是可以结合自治区党委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任务,以经济角度为切入点,研究新时代、新的经济背景下红其拉甫国门的新发展路径;二是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的“红其拉甫精神”丰富内涵,创新发展弘扬“红其拉甫精神”。
陈旭教授认为,同学们围绕“红其拉甫精神”召开交流研讨,文献资料比较全面且有现实意义及研究价值。在新时代要捕捉“红其拉甫精神”的新特点,赋予其时代新意。她表示能为大家进一步研究提供海关方面的资料。
最后,张家飞教授认为,大家围绕“红其拉甫精神”进行了初步研讨交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阐释“红其拉甫精神”、打造“红其拉甫红色国门党建示范区”项目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红其拉甫口岸、红其拉甫国门、高原特色蔬菜大棚、边防部队、戍边团……“红其拉甫精神”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随处可见,要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研究阐释“红其拉甫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在联系和丰富内涵,进一步深入研究阐释新、老“三特”、“四特”精神,进一步凝练阐释“红其拉甫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开展“红其拉甫红色国门”党建示范区品牌建设项目研究,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服务。